課程大綱3
適用科系 | 會計資訊系、財務金融系 |
科目名稱 | 會計學(一)、(二) |
學年、學期 | 第一學年、上下學期 |
學分數 | 6 |
時數 | 6 |
課程目標 | 1.學習財務會計領域之專業知識與理論規範。 2.瞭解相關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規範與應用。 3.讓學生了解財務資訊在資本市場所扮演的重要性角色。 4.能隨時掌握整個經濟環境之脈動,了解會計之發展趨勢。 5.加強財務報告解讀及分析能力,以助於日後了解企業的經營成果及作出較佳決策的能力。 |
參考用書 | 1.Finangial Accounting-a focus on fundamentals,Weygandt、Kimmel、Kieso,滄海圖書。 2.Accounting-tools for business decision making,Weygandt、Kimmel、Kieso,指南書局。 3.Principles of Accounting,Horngren、Harrison,華泰文化。 4.會計學原理,鄭丁旺、汪泱若、黃金發著,最新版,自版。 5.會計學,杜榮瑞、薛富井、蔡彥卿、林修葳著,最新版,東華書局。 6.財務會計準則公報,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。 |
課程大綱:
單元主題 | 內容綱要 | 教學參考節數 |
一、課程簡介 | 課程目的、進度、評分方式 | 1 |
二、會計基本概念 | 1.會計的定義 2.會計資訊的使用者 3.會計發展的相關機構 |
5 |
三、會計基本理論 | 1.財務會計理論體系 2.會計資訊的品質特性 3.會計基本環境假設 4.基本會計原則 5.會計的操作限制 |
5 |
四、會計科目與借貸法則 | 1.交易的定義 2.會計科目的意義及其分類 3.會計基本方程式的意義 4.借貸法則及其運用 |
3 |
五、會計處理程序 | 1.會計循環的定義 2.分錄與普通日記簿 3.過帳與總分類帳 4.試算與試算表 5.調整與調整後試算表 6.編製工作底稿 7.結帳與結帳後試算表 8.編製財務報表 |
15 |
六、帳簿組織及傳票制度 | 1.帳簿組織的概念 2.特種日記簿 3.明細分類帳 4.傳票制度 |
6 |
七、買賣業會計 | 1.銷貨收入的會計處理 2.進貨的會計處理 3.銷貨成本的計算 4.編製工作底稿 5.編製財務報表 |
10 |
八、存貨 | 1.存貨的意義 2.存貨數量的衡量 3.存貨成本流動假設 4.存貨的續後評價 5.存貨的估計方法 |
10 |
九、現金與內部控制 | 1.現金及銀行存款的定義 2.零用金制度 3.內部控制 |
6 |
十、應收款項 | 1.應收帳款的意義及其評價 2.應收票據的意義及其性質 3.應收票據的評價及貼現 |
6 |
十一、投資 | 1.透過損益按公平價值評價的金融資產 2.持有至到期日投資 3.備供出售金融資產 4.長期股權投資-權益法 |
8 |
十二、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 | 1.固定資產的意義 2.折舊之計算 3.固定資產之處分 4.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 |
10 |
十三、流動負債 | 1.流動負債的意義 2.流動負債的估計 3.或有負債的會計處理 |
5 |
十四、長期負債 | 1.長期負債的意義 2.長期應付票據之折價 3.應付抵押票據的會計處理 |
6 |
十五、公司會計 | 1.公司組織的特性 2.股票的發行 3.庫藏股之會計處理 4.保留盈餘與股利 5.股東權益變動表 |
18 |
十六、現金流量表 | 1.現金流量表的觀念 2.現金流量表的格式 3.現金流量表的編製 |
8 |
十七、財務報告 分析 |
1.財務報表分析的意義 2.橫向及縱向分析 3.比率分析 4.標竿制度 5.經濟附加價值的分析 |
6 |